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新闻中心 新书发布

新书发布

实践创新与理论创新的同频共振是打造“自主知识体系”的必由之路

在媒体融合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从虚拟主持人到采、编、制、传各环节的人工智能介入,新闻传播的实践创新层出不穷。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只有当媒体融合实践创新自觉地融入社会有机运动,让新闻传播实践转化为社会治理实践,使新闻传播价值转化为社会文明价值,把编辑记者的劳动转化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把新闻媒体的创造性劳动转化为社会发展的活力,这才是真正有价值的实践创新,也是党和人民期待的创新,更是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创新。

任何实践创新都需要与理论创新实现同频共振。实践创新是激发理论创新的动力,理论创新是引领实践创新的活力。在新闻传播领域,新闻传播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共振,既是实践创新推动理论创新的新能源,也是理论创新成果最迅速转化成新闻传播新质生产力的新途径。

640.jpg


《认知逻辑与新闻传播》一书,从认知规律和认知逻辑出发,从一个全新的视角,重新审视新闻传播的本质和基本规律,通过对新闻传播伦理、新闻传播素养的分析与解读,分析了新闻传播系统的内在结构和新闻传播与现代化社会治理体系的关系,提出了新闻传播作为价值传播和价值观统一的社会化认知活动,是维持社会秩序、维护社会关系、优化社会结构、促进社会均衡发展,乃至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基础性的重要作用。

这本书的理论思考与北京广播电视台《向前一步》栏目组的创新实践,在共同探索媒体融合发展和新闻传播参与现代化社会治理体系建设的过程中,默契地实现了一次同频共振。

两次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北京广播电视台《向前一步》节目,节目播出300余期,解决了北京很多多年来积存的基层治理沉疴难题,受益群众超过百万。之所以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就是通过媒体参与社会治理的形式,让基层政府、百姓、专家沟通团坐在一起,“大家商量着办”,有效地搭建起基层政府与百姓之间共建、共治、共享沟通平台的节目,为北京的超大城市治理提供了新思路、新样板。

微信图片_20240925153450.png


《向前一步》作为全国首档聚焦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栏目,是全国首档媒体参与社会治理的创新实践,也是《认知逻辑与新闻传播》一书中关于“传播是维系人类社会关系的基础资源”“新闻传播体系是现代化社会治理体系的基本建设”等创新观点的遵循和践行。

如今,全国有多家电视台,在学习《向前一步》“媒体治理”的先行经验。所以说,智能化的新闻传播体系是现代化社会治理体系的“新基建”和“新质生产力”,这是新时代赋予当代新闻记者的责任和使命。

《认知逻辑与新闻传播》的作者刘亚晶在记协工作将近30年,对于新闻实践创新的案例了然于胸、融会贯通,经过长期与新闻院校的课题合作和深入思考之后,才会有与媒体实践创新同频共振的理论创新成果。

正如专家推荐语所说,《认知逻辑与新闻传播》是一次有意义的尝试。它启发我们理解新闻传播影响力的多元视角,也激励我们重新思考个人选择、社会发展与传媒变革之间的复杂关系。在当今快速变化的信息时代中,人们如何能作出更明智的选择?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如何寻求价值观和发展方向?这本书,打开了一扇思考的窗户。

新闻、信息、舆论与感知相关,也与信念相关。事实与价值相勾连,它们是人类安身立命的凭借,具有本体论意义上的重要性。认知作为一把打开未知宝库的钥匙,无疑将引导人们进一步求索无限可能的理论空间和意义空间。充分地把握其中的内在规律,必将有助于我们在信息时代、数字时代、数智时代更好地生存和兴替。长远地看,也将有利于人类从自在的、自为的状态进入到自由的状态,有益于人类社会的和平、繁荣和可持续发展。

640.png

640 (1).png


刘亚晶,北京市新闻工作者协会秘书长,全国优秀记协工作者,副研究员。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培训和新闻职业道德建设。主要成果包括《夹缝中求生存,竞争中谋发展——北京娱乐信报现象研究》《媒体采编业务规范研究》等。主持编辑出版《中国媒体融合发展报告》蓝皮书(2009—2022年)、《北京市属媒体履行社会责任报告》(2018—2020年)。作者在北京市记协工作29年,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一直思考自身所处的行业与所站立的时代,其书中常常体现出他对新闻传播行业的发展关切,对时代问题的深刻理解。《认知逻辑与新闻传播:信息化时代的生存之道》一书,融合了作者从工作到人生各种各样的经验与慧识,将人生问题与新闻传播问题进行创新思考。

封底.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