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保护是京津冀协同发展需率先突破的三个重点领域之一。本书对区域碳汇市场建设、生态补偿常态化机制建设、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建设作用于京津冀生态协同发展的机制路径进行了深度分析,并对京津冀在这些领域中的建设进展进行了梳理分析,以期识别推进三地生态协同发展的潜在联动机会,明确了京津冀生态领域存在的相关难点问题,以及这些领域在未来建设过程中需要重点解决的关键环节,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本书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3&ZD07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2373105)、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23JD710022)的阶段性成果,同时也是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特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首都高端智库)、特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研究基地、市属高校分类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与城市群系统演化的政产学研用平台构建的资助成果。
叶堂林 现任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特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首都高端智库)执行院长、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教育部2011计划)执行副主任、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研究基地(北京市哲社重点基地)首席专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北京市优秀教师(2022),首都劳动奖章获得者(2023),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2023),长城学者特聘教授,京津冀蓝皮书主编。主要从事京津冀协同发展、首都高质量发展、都市圈治理研究,出版专著《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基础与路径》《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重点研究》《京津冀发展报告(2023):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助推区域协同发展》等20余部;在《中国软科学》《经济学动态》《科研管理》、Applied Soft Computing等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120余篇,25项研究成果获中央领导肯定性批示、19项研究成果获省部级领导肯定性批示、4项研究成果获省部级采纳。主持完成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主持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专项、北京市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在内的省部级以上研究课题20余项,主持委办局委托及横向课题30余项。曾获北京市第十五届优秀调查研究成果二等奖、北京市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主编的京津冀蓝皮书8次获全国优秀皮书奖一等奖、2次获全国优秀皮书奖二等奖,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领域的领军型学者。